橡皮筋用久了会变黏,主要是因为橡胶材料在长时间使用或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橡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主要成分是顺式-1,4-聚异戊二烯。当橡皮筋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拉伸、弯曲或振动时,橡胶分子链会发生断裂和重组,这个过程称为老化。
首先,氧气和紫外线是导致橡胶老化的主要因素。氧气会与橡胶分子链发生氧化反应,形成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不稳定,会进一步分解成自由基。自由基会引发链式反应,导致橡胶分子链断裂,从而降低橡胶的弹性和强度。紫外线则会使橡胶分子链发生光降解,同样导致分子链断裂和材料变脆。
其次,温度变化也会加速橡胶的老化过程。高温会使橡胶分子链的动能增加,加速分子链的运动和断裂。低温则可能使橡胶变得僵硬,影响其弹性。
此外,橡皮筋表面的黏性增加还可能与灰尘、油脂等污染物有关。这些污染物附着在橡皮筋表面,会堵塞橡胶分子链的滑动,使得橡皮筋在拉伸时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从而显得黏腻。
为了减缓橡皮筋的老化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综上所述,橡皮筋用久了变黏主要是因为橡胶材料在氧气、紫外线、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老化,导致分子链断裂和重组,同时表面污染物的附着也加剧了这一现象。